數位圖書館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如何將散佈在各地,獨立運作與維護
的數位圖書館系統和資源整合在一起,讓讀者不需瞭解在要取得的資源
實際上是分散各地,還是整合在一個系統之上,換言之,讀者需透過單
一的系統或界面,即可取得需要的所有資訊,要實踐前述目標,必須達
成數位圖書館系統間的互通性。
Metadata 概念出現的原因,正是為達成上述目標,以及用來協助對電
子資源的辨識、描述以及指示其位置的任何資源,亦如傳統圖書館經常
運用的機讀編目格式MARC或許就是一種最普遍且為人所知的
metadata,因為它可描述圖書資料的內容,特色或資料實體如作者、
題名、主題、館藏位置等。
MARC是早期為印刷品(紙本)資源的描述而開發,它實際上是紙本資源
的描述、存貯、管理檢索與分析的一組標準集合,而今日的metadata
則是隨著internet 資源的擴展,才被廣泛地運用。
metadata:data about data即資料的描述性資訊,傳統圖書館中的
卡片式目錄、紙(書)本式目錄及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中的MARC 目錄都屬
於metadata;metadata 定義為structure data about data,此「
結構」二字使得採用metadata 做組織資訊的方式和全文索引有所區隔
,對資料做描述以建立索引的方法,並非始自今日,但metadata 一詞
卻是在網路資訊出現後,才普遍被使用,且多指網路資訊等電子資訊的
描述,換言之,metadata 是提供關於電子資源或資料的一種結構化資
料,是對電子資源結構化的描述。
目前metadata 的種類因其發展背景、目的,以及描述處理資源對象的
不同, 而產生各種電子資源描述格式,其中最,受到重視的是
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集,基本上DC 確實是一種metadata格式,且
基於國際的共識,定義了在網際網路的作業環境中,描述資源的基本資
訊,由於DC 的目的是要讓資源的創造者,或出版者自行建立資源的
metadata,格式簡單易用為其一大特點,都柏林核心集的格式雖然簡單
,但為了符合使用者的不同需要,仍然維持了相當的展延性及可變性。
國內外數位圖書館metadata 著錄項目都採行都柏林核心元素集的主要原
因, 係在於其較全面地概括了網際網路資訊資源的主要特徵,如涵蓋了資
源的重要檢索構面(如Title、Creator、Subject 等項),輔助檢索及關聯
檢索面向(Publisher、Contributor、Identifier、Source、Relation等
項),以及有價值的說明性資料(如Description、Date、Type、Format
、Language、Coverage、Rights 等項);另就Dublin Core 的應用方
式而言, 有兩種方式, 其一是將著錄數據與著錄對象存在於不同的文件中
,利用URL 等方式連結,其二是將著錄數據與著錄對象同時包含在同一個
文件中,對數位圖書館的實際運作而言,宜採用第一種方式為佳。
在實際網路資訊環境中,我們遇到的往往是用不同metadata描述多個不同
資源系統所組成的開放型資源體系,因此,需要有效的基於分佈式系統的方
法,實現跨metadata 格式和跨系統的檢索方式,此類檢索的實施,主要是
基於公共檢索協議,諸如Z39.50 協議(用於MARC 系統和GILS系統的開放
檢索)等。
引用:館長 呂宗麟 試論數位圖書館中metadata 的意義及其應用
留言列表